隨著一線城市工廠逐漸向 二三線城市轉移,藍領人群也必將隨之轉移,而這些輻射城市將成為藍領重要聚集地。同時,新生代藍領“就近顧娃”的定居觀也勢必影響企業用工、城市經濟發 展。筆者以為企業不妨考慮向置業成本較低的二三線城市修建專屬于藍領自己的公寓,一來可解決員工居住問題使員工能安心工作,二來也可通過藍領公寓激勵有突 出貢獻的員工尤其是高技能員工,增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使之全心全意努力工作,提升員工的穩定性。同時若是條件允許,制造型企業可聯合辦藍領員工子弟學 校,進一步解決員工后顧之憂,最大程度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藍領群體城市居留問題,這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用工荒,招工難的致勝之道。
北上廣迎人口負增長,工廠關停并轉是主因
據調查,北京市2015 年末常住人口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但增幅下降,與2014年相比少增加17.9萬人。上海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總數比2014年末減少 10.41萬人。這是新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降幅為0.4%。廣州市2010年至2014年5年內,廣州的常住人口總共僅增長了30 余萬人,總體看,“十二五”較“十一五”增速出現階段性放緩。為什么北上廣會迎來人口負增長?工廠關停并轉是主因。
據不完全統計,2015 年北京工廠企業關停了326家,商品批發市場拆并、疏解了97家;2009年至今上海平均每年關停并轉800家;2015年北京工廠企業關停了326 家;2015年東莞工業企業關停了362家。同時,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離開北上廣的大型知名工廠就有20家:松下、諾基亞、TCL等等。 工廠的“關停并轉”導致了逾千萬人藍領打工人去‘無工可打’被迫“逃離”北上廣。工廠之所以選擇“關停并轉”主要是由于人口紅利的消失、國內產業升級加 劇。
同 時北上廣一線城市“嚴控人口”政策助推了“人口負增長”現象。實際上,北上廣地方政府近一兩年都在大力推進人口疏解的工作,基層官員的任務壓力陡增,在考 核指標上甚至人口疏解排在GDP之前。筆者在2016年北京地方兩會會議內容中發現,核心城區都已將人口疏解問題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據了解,地方政府設 立人口紅線,每年設置人口疏解指標,通過搬遷市場、拆除違建、清理群租房等城市管理形式積極推進人口疏解,至少從‘賬面’上不給不堪人口壓力重負的超大城 市再添負擔。
服務型藍領或機器人藍領將留守一線城市
根據優藍網的崗位數據分 析,盡管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提供的藍領工作崗位較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多為服務型藍領。在2016年北上廣一線城市藍領用工緊缺崗位主要為保潔、廚師、送餐 員、快遞員、客服、汽車美容/維修人員。這主要是由于服務業在北上廣經濟比重中已經超過70%,用人缺口全部來自消費型服務業,因而服務型藍領頗受青睞。 同時,隨著互聯網、O2O生活服務的推波助瀾,企業顧客數大增,大量一線服務崗位出現,用人缺口日益擴大,在這些服務型藍領崗位缺口中,各類藍領職位的需 求量大大增加,如保潔、月嫂、送餐員等職位的需求量都出現了空前的增長。
今年4月北京市職業介紹 服務中心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形勢分析”顯示,北京市上半年服務業用人缺口高達17.6萬人。而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 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上海市今年一季度餐廳服務員、廚工的崗位缺口與求職人數比高達9:1。優藍網客服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服務型藍領 崗位十分走俏,月薪收入水平在稅前約4000元上下,多數職位有底薪,女性在這些基層崗位超過半數,包吃住的較少。由于綜合薪資及員工福利較少,因而服務 型藍領在一線城市穩定性較低,甚至不少服務型藍領將二三線城市作為工作地的首選。
隨著北上廣機器人換人的 不斷增多,機器人技工崗位將呈指數型增長。截至2015年底,東莞企業一共申報“機器換人”項目達1262個。此外,按東莞市政府2016年“一號文”, 到2018年底,東莞八成的工業企業將要實現“機器換人”。據筆者保守估計,未來兩三年,東莞制造業企業對機器人技工崗位的需求將呈指數型增長,最少能達 到數萬個。筆者在某第三方互聯網招聘平臺上發現關于“機器人”相關職位有645個,自動化工程師相關職位1100多個。同時在該平臺上發現今年的企業招聘 關于機器人、自動化崗位需求同比去年增幅近三倍!皺C器人工程師”,其薪資待遇在6000元~25000元不等。富士康、比亞迪、杰創自動化、伯朗特智能 等眾多企業均高薪招聘機器人工程師。因而,不難想象機器人高薪技工將成為北上廣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線城市附近的二三線城市成為普工藍領重要聚集地
根據優藍網最新招聘數據 顯示,以上海為中心的蘇州、杭州、昆山,以北京為中心的天津、以東莞中心的惠州等地日益成為普工藍領重要聚集地。優藍網崗位信息方面的主要負責人表示,目 前一線城市附近的二三線城市提供的普工崗位數量遠大于一線城市提供的普工崗位。以杭州和上海為例,杭州和上海提供的普工崗位數量之比為9:1。同時普工藍 領也大多選擇蘇州、杭州、天津等二線城市居住生活。為何這些城市能提供大量的普工崗位?而藍領普工又為何選擇一線城市附近的二三線城市呢?筆者以為有以下 原因:
1、北上廣工廠外遷,附近的二三線城市成為主要承接地;
近日,北京有135家企業計劃搬遷到河北廊坊,上海深圳等地均出現了此情況。一線城市由于生產成本的增加、政府推行產業升級,限制人口等諸多原因工廠不得不外遷,但由于外遷工廠的主要消費市場在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附近的二三線城市成為工廠外遷的最佳選擇。
2、一線城市附近的二三線城市提供的薪資福利不低于一線城市
根 據某知名機構發布的藍領招聘數據報告顯示,在眾多城市中,蘇州作為一個中等城市,其藍領平均月薪達到4500元,而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其中北京、上海的藍領平均月薪都是5000元,深圳為4800元。同時,在蘇州、杭州等地區普工藍領90%包吃住,而在一線城市這種員工福利待遇相對較 少。因而二三線城市的綜合薪資未必低于一線城市。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線城市的藍領員工穩定性較一線城市高。據調查,2016年上半年蘇州藍領平均每份工作 持續18.2個月,職業穩定性趨高。74.5%的參與調研的在蘇藍領想定居蘇州。同時杭州、南京、河北廊坊等地“挪窩”率也相對較低,而在一線城市服務業 藍人均換工作頻率高達每年3次。
中西部城市成藍領就業新選擇
從目前的招聘數據來看, 以成都、重慶、武漢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正成為藍領就業新的熱點區域。在今年春節的藍領招聘熱潮中,成都、重慶藍領用工缺口分別為13%和7%,僅次于北 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在二線城市中藍領用工缺口相對較高。很明顯,在國家中部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大戰略的帶動之下,在互聯網+的刺激之下,中西部 地區的主要城市已經成為就業新熱點。
優藍網主要負責人表示以 成都、重慶、武漢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因為政策傾斜等原因經濟發展迅速,逐漸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和重要產業基地。沿江的成渝鄂經濟區,已成為繼沿海京津冀都市 圈、長三角經濟區和海峽西岸城市群外的第四大主要就業城市圈,為藍領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而隨著90后成為藍領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就業特點也對就業市場的 供需形勢產生影響。一線城市藍領用工需求大、薪資高,但同樣面臨生活成本高、工作強度大的壓力,所以很多90后不再將目光聚集與一線城市,而是向二、三線 城市流動。
房價高成藍領定居工作最大攔路虎,“就近顧娃”或成為新藍領定居的重要標準
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 來蘇務工人員期望比在家鄉多賺526.63元/月。期望差值最高的是四川籍藍領,為983.7元/月。期望差值較高的省份,如四川、甘肅、湖北、江西等, 多屬經濟相對落后,且交通相對不便的地區,大多數務工人員來蘇的主要原因就是“這里能賺錢”。調查發現,新生代藍領正逐漸步入結婚生子的人生階段,身上背 負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工資收入的增加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但新生代藍領會選擇在北上廣一線城市及附近的二三線城市定居嗎?筆者以為,他們并不會選擇在這 些定居,原因很簡單——房價。盡管這些城市能給他們提供較多的收入以及更多的工作機會,但是高額的房價是一道無形的門檻,讓他們難以在工作的城市定居,無 法安心工作。以每月3500元的收入水平算,蘇州新建住宅每平方米按13000元左右的成交均價計算,在蘇藍領即使一年不吃不喝,也只能買3個多平方米, 更何況北上廣一線城市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生 代藍領的日漸崛起,他們的工作求職態度已與上一代藍領“掙票子、蓋房子、娶妻子、生孩子”式奮斗目標有了較大差異。也許因為大部分90后藍領本身已是“藍 二代”,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更渴望有一個穩定的家庭,子女、配偶均能陪伴左右。同時,調查也發現超過60%的新一代藍領父親在考慮求職影 響因素中,將“就近找工作,能;丶铱纯础弊鳛榕c“能長期穩定發展”并重的因素考量。溫暖的家庭生活在90后新藍領看來,理所應當的是歸屬感的最基礎來 源;而關于職業規劃與未來構想,40%多的人打算先奮斗幾年積攢經驗后回老家定居,“家”和歸屬感成為90后藍領群體渴望所在。而隨著中西部城市正成為藍 領就業新的熱點區域,新藍領這一想法極有可能實現,離家近又能提供較多工作機會的省會城市或成為其定居生活的重要選擇。